一场突如其来的高速交通事故,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然而,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赔偿义务,却因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跨省逃避执行而迟迟未能兑现。
面对困局,在随州中院统筹下,随县法院与曾都区法院接力攻坚,通过交叉执行与打击拒执犯罪双管齐下,最终成功为受害家庭追回赔偿款,用司法力度守护民生温度。
祸起高速 赔偿困局难化解
2022年8月,伍某驾驶的重型半挂车在福银高速上突然发生爆胎后冲入对向车道,与王甲驾驶的小客车相撞,致王甲妻子当场死亡、儿子抢救无效离世。伍某也因负事故全部责任,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在民事赔偿诉讼中,法院查明涉案车辆未投保,依法判决由肇事车辆的实际所有人、伍某的雇主魏某承担180余万元的赔偿责任,挂靠方安徽某汽车运输公司(以下简称“运输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事故发生后,伍某及挂靠运输公司已垫付20余万元。
判决生效后,魏某及运输公司未主动履行赔偿义务,随县法院立案强制执行,通过追加运输公司法定代表人王乙为被执行人、拍卖魏某车辆等执行到位约30万元。剩余赔偿款在穷尽执行措施后,却因魏某与运输公司拒不履行迟迟未能兑现。
为打破执行僵局,随州中院将该案指定至曾都区法院交叉执行。
跨省追查 隐匿财产现原形
曾都区法院立案后,迅速制定执行攻坚方案,通过网络查控排查魏某、运输公司名下的财产,并向二被执行人送达报告财产令等,责令限期内向法院报告其财产情况。面对二被执行人“不履行、不申报”的态度,该院果断采取限制高消费、冻结账户等措施,却仅从运输公司及王乙的账户扣划到16500元,与剩余赔偿款相差甚大,线上查控陷入瓶颈。
经进一步核查发现,魏某名下无财产且下落不明,暂无法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曾都区法院遂将执行重心转向具备实际经营主体资格的运输公司及法定代表人王乙。经查,运输公司大量资金被转入王乙弟媳朱某名下的银行账户,考虑到运输公司住所地在安徽某县,执行干警及时向当地法院发出委托执行函,成功冻结该笔“借名存款”,斩断其逃避路径。
随后,执行干警赶赴安徽某县,深入运输公司经营场所及王乙居住小区,逐一询问公司员工及物业,调查其社会关系、财产状况及规避执行情况。
亮剑拒执 司法威慑破坚冰
执行中,王乙对抗态度愈发恶劣。当执行干警在其公司住所地联系其接受询问时,王乙接听承办人电话后当即挂断,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故意逃避执行义务。
经多方核查发现,王乙在明知有民事案件处于执行期间的情况下,仍在收到业务往来款项后隐瞒不报,未向法院申报财产变动情况,并频繁将资金转移至他人账户,情节严重,导致生效判决无法执行,其行为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申请执行人王甲遂向曾都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对王乙作出逮捕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在法律的强制威慑与执行干警耐心释法明理的双重作用下,王乙家属主动与申请执行人沟通协调。考虑到被执行人实际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王甲自愿放弃部分赔偿,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90万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王乙家属一次性向王甲支付80万元,并于年底前付清剩余10万元。
目前,执行到位款项已全部发放给王甲等申请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