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67个账户里追回11万货款!

字号:        

时间:2025-09-19     浏览量:17

“这笔货款及时到位,保障了公司正常运营和员工生计,让我们得以渡过难关,感谢法院高效执行!日前,某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曾都区法院执行法官赠送锦旗,为该院高效执行点赞。

2023年5月某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与河北某有限公司签订建筑材料买卖合同,但在货物交付、结算确认后,后者却迟迟不支付11万元货款。经多次催要无果后,某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河北某公司支付货款。但判决生效后,对方依旧“耍赖”,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我们是小微企业,因对方拖欠货款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经营了!”2025年7月,为追回货款,某建筑装饰材料公司向曾都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理案件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河北某有限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与报告财产令,责令其限期报告财产状况,然而却置若罔闻拒不履行。

对此,执行法官迅速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对被执行人财产展开查控,发现被执行人名下竟有1767个银行账户,庞大的账户数量给执行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且因银行账户类别存在限制,多数账户无法直接采取冻结、扣划等强制措施,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企业等着钱救急,再难也要把钱追回来!”执行法官当即决定,带着执行团队对1767个账户逐一“过筛子”,大家一边核对每个账户的开户信息、流水明细,一边研判账户的可执性,从海量信息中寻找“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细致筛查和分析,执行团队最终成功锁定并冻结四个有效银行账户,顺利为申请执行人追回11万元货款。

当执行法官将11万元执行款划转至某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后,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法院秉公执法,不畏繁琐,以极高效率为我们追回全部款项,这笔钱对我们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起案件的高效执结,也是曾都区人民法院护航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曾都区法院聚焦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以“快速响应、高效执行”为抓手,充分应用数字化查控等智慧执行手段,全力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用实际行动让“白纸黑字”的法律判决,真正转化为企业“真金白银”的获得感。


打印 关闭